在当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,保密工作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,其与国家安全、企业发展以及个人权益紧密相连,哪怕是一个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小疏忽,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关键之处。公职人员、企业员工以及普通公民都要时刻牢记下面这些保密知识。
01涉密会议和对外活动保密要点 一、涉密会议管理坚持“会议谁主办,保密谁负责”的原则 1. 禁止带入手机等无线移动通信工具,必要时应当设置手机信号干扰器 2. 禁止带入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便携计算机 3. 未经批准禁止带入具有摄录功能的设备进行摄像、录音、拍照等 4. 不得使用无线话筒等无线扩音设备 5. 不得使用不符合保密管理要求的计算机、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6. 不准使用非保密本记录涉密事项 7. 会场内视频监控设备应关闭
二、境外活动:警惕“陈词滥调陷阱” 当与非涉密人员展开沟通交流时需要遵循“三不原则”,即不要擅自将涉密内容给予披露,不要谈论敏感话题,不要回应可疑问题,窃密情报机构大多时候借助“学术交流”或者“合作谈判”的方式来获取情报,要是遇到敏感问题,应当礼貌地拒绝并及时进行上报,防止陷入“温柔陷阱”之中。 02涉密载体管理保密要点 一、何为涉密载体 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、数据、符号、图形、图像、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、光介质、电磁介质等各类物品。纸介质载体如涉密文件、资料、图纸等;光介质载体如CD、DVD等光盘;电磁介质载体如U盘、移动硬盘、存储卡等。 二、涉密载体管理“六要” 1.收发需登记:传递、收发涉密载体,必须履行清点、登记、编号、签收手续。
2. 传阅需专夹:传阅涉密文件应使用专用文件夹,明确传阅范围和时间,及时催阅、退回。
3. 复制需审批:复制涉密载体,必须经过本机关、单位负责人批准,且复制件视同原件管理。
4. 保存需专柜:保存涉密载体必须选择安全可靠的保密柜、密码文件柜,并定期清查核对。
5. 携带需谨慎:因公外出携带涉密载体,须经主管领导批准,并采取可靠保密措施,严禁进入无关场所。
6. 销毁需彻底:销毁涉密载体必须履行清点、登记手续,交由保密部门指定的承销单位销毁,确保信息无法还原。个人不得私自销毁。 三、文件交付:“可追溯性”是硬标准 传递涉密文件要通过机要交通、机要通信等安全可靠的方式进行。特快专递、普通快递、同城跑腿等方式坚决禁止。在发送与接收文件之际,登记、编号以及签署程序不可遗漏,务必要保证每份文件的相关情况都可清晰查明,以便责任可追溯。 03涉密人员管理保密要点 一、保密人员:将责任铭刻到日常生活中 涉密人员在上任前必须通过严格的涉密审查和专门培训,签署保密承诺书,明确“什么可以做,什么不能碰”。必须定期参加工作中的保密教育,及时学习新法规、新案例,将保密意识内化为行动意识——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信息安全的大局。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,保密工作不再仅仅是单纯的“纸面作业”,而是依赖于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细节的逐步积累。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,一旦稍有疏忽,可能会导致无形的“漏洞”成为敌人突破的切入点。任何小细节都不应被忽视,我们必须防止一次“无意”的泄密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后果。 参考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》 部分图片由AI生成,描述源自网络,旨在弘扬正能量,无不良引导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|